作為一位兢兢業(yè)業(yè)的人民教師,常常需要準備教案,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。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?
用寓言的方式學習寓言——以黃厚江《黔之驢》課例為例 1
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 魏本亞
黃厚江執(zhí)教《黔之驢》令人耳目一新。究其實質(zhì),廣而言之就是用語文的方式學習語文,小而言之就是用寓言的方式教學生學習寓言。黃厚江在江蘇靖江“蘇派語文研討會”上執(zhí)教過這篇課文,在江蘇師范大學“國培班”上也執(zhí)教過這篇課文,兩個課例雖有差異,但是黃厚江追求的課堂教學理念是一致的。剖析黃厚江的這個課例,也許能給苦尋“語文味”的老師們一點啟示。
一、何謂用寓言的方式
所謂用寓言的方式,就是把握寓言這種文體的一般規(guī)律。那么,寓言的規(guī)律是什么?這對一位初中學生來說不是什么難事,因為他們從小學就讀寓言,熟知寓言的基本特征。黃厚江老師在課堂中專門安排了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,討論寓言的特點:
師:哪位同學能夠說說什么叫寓言,寓言有什么特征?我相信同學們從小時候開始一定讀了很多寓言,對不對?你能想一想寓言應該有什么樣的特征呢? 生:并不是真實存在的,而且都以動物為主。
師:很好。并不都是真實存在的,這個話用肯定的說法,換一個角度,告訴我們這個故事大多數(shù)是虛構(gòu)的。寓言往往主要是以動物為主要形象,是這樣吧?寓言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再想一想,有沒有人想到的?
生:哲理性。
師:哎,告訴人們什么?一個道理,通過什么東西告訴人們一個道理?故事。那么注意寓言的故事是大的還是小的,長的還是短的?
生:小的,短的
師:對,你看,這么大家一交流,寓言的特點就出來了,它往往是要講一個小故事來講一個道理,而這個故事的主角往往是動物的多,幾乎沒有人。
在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學生研討了寓言的特點,得出的結(jié)論是寓言具有形象性、故事性、哲理性這樣幾個基本特征。這就教給了學生認知寓言的基本規(guī)律。
二、如何用寓言的方式學習寓言
根據(jù)寓言規(guī)律學習寓言這是語文學習的捷徑。當下的語文教學太多的是模糊閱讀方式,整體感知、局部推敲、研究總結(jié)、拓展延伸。似乎這種方式可以解決閱讀教學的所有問題。實踐證明模糊閱讀方式是低效的,因為它忽略了文體的閱讀規(guī)律。我們不妨看看黃厚江設計的學習活動。
(一)研究三個形象
寓言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樣式,它往往都會塑造鮮明的藝術形象。這則寓言有三個藝術形象,好事者、驢子、老虎。后兩者的形象是十分鮮明的。把握這些形象對讀懂這則寓言有實際價值。黃厚江老師在品讀課文時不時地與學生研究三個形象。
師:課文里第一次寫驢子的句子是哪一句???
生:“黔無驢”。
師:“有好事者,船載以入”,什么叫“船載”啊?
生:用船裝載。
師:用船裝載,所以這個句子是寫驢子的什么?
生:來歷。
師:貴州是山區(qū),怎么有驢子呢?哦,是這樣來的。接下去寫驢子什么?
生:放之山下。
師:放之山下,哦,放在山下,這是到了那邊沒用處,放在山下,這是寫驢子的什么?這是寫驢什么?寫驢子的處境吧?對不對?哎,到了貴州它沒用處,哦,放到山下去,閑著,啊,處境。接下去呢?
生:龐然大物。
師:龐然大物。龐然大物是寫驢的什么?
生:形態(tài)。
師:在老虎眼里驢子非常非常大對不對?很重要,其它還有嗎?
生:“驢一鳴”
師:哎,驢一鳴,對,驢一鳴,驢一鳴什么意思???
生:驢叫。
師:說叫聲當然可以,我覺得這個很重要,對驢子來講,驢子在什么情況下叫的?老虎想侵犯它的時候?qū)Σ粚Γ?/p>
生:對。
師:它一叫把老虎嚇跑了,對吧?還寫了什么?
生:勝怒,蹄之
師:哎,蹄之。這個兩個我覺得都是寫它的特長哦,它的特長,一是鳴
生:一是蹄。
師:蹄本來是名詞,這里是用蹄踢,對不對?所以就做動詞用了。好,驢子特長,其它有沒有寫驢的,哪些句子啦?哦,還有“無異能”,下面有沒有寫驢的了?好像沒有了,哦,最后一句是寫老虎吃驢,也是間接地寫驢。
經(jīng)過上述研讀討論,學生可以得出結(jié)論,驢子是個龐然大物,具有一鳴、一蹄兩種技能;老虎則善觀察、善體驗、敢行動。好事者在文中作用不大,作者著墨不多,故而形象也不太鮮明。
(二)研究三個故事
在這則寓言里包含三個形象,從三個形象的角度可以把這則寓言分解為三個故事。讓學生讀書分解故事實際上就是細讀課文,弄清故事之間的內(nèi)在聯(lián)系。學生經(jīng)過勾畫圈點,很快就可以講出這三則故事,我們不妨看看師生研究“驢子故事”“老虎的故事”“好事者故事”。
生;我是一只虎,生活在貴州。以前我們貴州沒有驢,可是有一個人把一個驢運到貴州,然后放到山下。我看到了它,以為它是一個很大的怪物,還以為它是一個神。然后我就躲在樹林里看它。偷看它之后,我稍稍向它靠近,非常小心謹慎,但是還是不知道它有什么本事。然后又有一天,它突然叫了一聲,我非常害怕。我就逃到遠處,我以為它要吃我。過了一會兒,我覺得它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,之后我熟悉了它的聲音。然后我在它身邊來回走動,還是不敢和它搏斗。再過一會,我便開始挑斗它,它很生氣,踢了我一下,然后,我想它就這一點技能。然后我就跳躍過去,大吼,咬斷了它的喉嚨,吃了它的肉。我心滿意足地離開了。
師:我們這位女同學盡管長得很文靜,但是還是把老虎的這個威風講出來了啊。 黃老師讓學生講故事,看上去很簡單樸實,這里卻隱含著學語文玄機。語文學習需要讀書、概括、講解,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應用語言文字的過程。學生在任務的驅(qū)動下不得不調(diào)動自己的思維、驅(qū)遣自己的語言,進行必要的復述。這個過程也就是最好的語言學習過程。黃老師讓學生講故事,實際上也就把握了寓言故事性的特點。
(三)研究一個道理
寓言總是要講述一個道理,給人以啟迪。讀者一般將這個道理稱之為哲理。大多數(shù)
教師喜歡合盤托出,把這個哲理告訴學生。最終學生記住了結(jié)論,并沒有掌握解讀寓言寓意的方法。黃厚江老師采取討論的方法,力圖教給學生解讀寓言哲理的方法。我們看看黃老師的處理方法。
師:作者為什么以《黔之驢》為題,不以黔之虎為題?
生:我認為本篇文章最后是老虎吃了驢,然后這篇文章叫《黔之驢》,然后引出了一個故事叫黔驢技窮,它告訴我們?nèi)艘幸簧肀绢I,不然就會像驢子那樣被老虎吃掉。
生:作者用驢的愚昧來襯托老虎的機智。
師:黔無驢是從驢開始的,最后一句話“斷其喉,盡其肉,乃去”是以老虎結(jié)束的對不對?看來有問題。柳宗元是通過一個驢的故事來告訴我們一個道理,就是他主要是通過驢的悲劇下場來告訴世人一個道理,那這里就要涉及背景,柳宗元生活在中唐時期,很有真才實學,但有本領的人得不到重用。朝庭里擁有高位的人看上去很了不起,實際上沒有什么本領,所以柳宗元就寫了這個寓言來諷刺那些像驢一樣的人,尤其是像驢一樣把持著朝庭要害部門權(quán)利的人。其實剛才兩個同學都講了,說作者是用驢的愚蠢,蠢驢來襯托虎的機智,我也說用虎的機智來反襯驢的愚蠢。用驢的蠢來表現(xiàn)虎的智,用虎的智表現(xiàn)了驢的蠢,是什么寫法?
生:對比
師:作者通過對比把他的愛憎之情表現(xiàn)得非常鮮明,他同情誰呢?贊賞老虎對不對?哎,他諷刺了驢,但我讀的時候和他不一樣,我們班同學有沒有像黃老師一樣,很喜歡驢,同情驢的有沒有?一個沒有?有一個,你是同情驢啊?喜歡驢???你說說為什么道理?
生:因為這個地方原來沒有驢,可能就是以前有,后?
師:貴州的驢子,現(xiàn)在你們回頭想一想這樣的翻譯好不好?好不好?
師:哦,黔之驢你怎么翻譯成沒有本事的驢子呢?這個跟原諒離得太遠了,憑空想象那可不行,看來大家 ,你看一個題目的琢磨啊,哎,有很大空間,我以為最準確的理解應該是一頭被……被什么?哎,被帶到貴州的驢子,或者一頭從外地來到貴州的驢子,黃老師為什么這么講呢?我有我的想法,大家都說驢的下場是因為驢沒有什么本領對不對?其實
驢的本領就是叫嗎?這是諷刺吧?驢可以拉車,驢可以拉磨,在東北 ,在北方,家里,在舊社會家里有一頭毛驢那可不得了的對不對?所以驢是有本領的,驢的悲劇是誰造成的'?
生:好事者
黃老師從題目入手進行研究,讓學生自我否定自己。把“黔之驢”翻譯成“貴州的驢子”不合適,那么怎么翻譯呢?學生在研討的過程中獲得了新的認識,題目應該是“一頭被運到貴州的驢子”。驢子的悲劇表面上是好事者造成的,實際上是當權(quán)者造成的,因為驢子是一個隱喻。在老師的引導下,學生獲得了深層次閱讀認知。
三、用寓言的方式學習寓言給我們的啟示
黃老師的這節(jié)課受到了聽課者的好評,大家認為這節(jié)課最像語文課,最有“語文味”。究其實質(zhì),是黃老師根據(jù)閱讀寓言的規(guī)律引導學生學習寓言,故而才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細細品味這節(jié)課,我認為讀者可以從三個方面得到啟發(fā)。
第一,語文課的第一要義是學習語言
語文課程的性質(zhì)什么?近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,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》指出:
“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、實踐性課程?!薄罢Z文課程致力于培養(yǎng)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,提升學生的綜合素? ”這是新修訂課標的表述,這些表述廓清了工具性與人
文性的紛爭,為語文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。黃厚江老師這堂課上處處體現(xiàn)了學習語言這個本位。具體地說,表現(xiàn)在這樣幾個方面。
1.字音。他在學生讀課文時,強調(diào)了學生容易讀錯的幾個地方,諸如:慭慭(yin)然;以為且噬(shi)已也;稍近,益狎(xia)甚;因跳踉(liang)大(han)。
2.文言句讀。在讀書時,黃老師一再強調(diào)要讀準句讀,在讀的過程中我們要去理解文意,還要揣摩字里行間的內(nèi)含,比如最后一個句子“乃去”,剛才這位同學讀得快了點,要讀得稍微拉長一點,要把這個老虎吃了驢子以后心滿意足的感覺讀出來這個“乃”就要讀得長一些。
3.成語?!肚H》有幾個成語家喻戶曉,很有應用價值。黃厚江老師不僅讓學生找出相應的成語,學生很快就找到了“黔驢技窮”“黔驢之技”“龐然大物”。而“龐然大物”這個詞學生經(jīng)常用錯,黃老師讓學生辨析“姚明是中國男籃的龐然大物”對不對,經(jīng)過比較,學生發(fā)現(xiàn)姚明個子大但能力強,因此不能說他是龐然大物。龐然大物是指大而無用的東西。黃老師還讓學生創(chuàng)造新成語,學生自創(chuàng)了:靜觀其變,黔虎之計,黔驢計多,黔虎食驢。
第二,語文課效率來自語文學習活動
語文課堂學習的效率來自語文學習活動?,F(xiàn)在的語文學習活動往往流于形式,黃厚江老師卻把學習活動做的有聲有色。
1.讀書活動。讀書是文言文學習的基本功,黃老師要求讀準字音、讀準節(jié)奏、讀出情感。課堂上有自己默讀、出聲讀、教師泛讀、教師教讀、學生齊讀、學生瀏覽性閱讀。學生讀得充分。
2.研究形象活動。老師和學生一起,一句一句地去找尋形象的每一個方面。學生知道了驢子的特點是一鳴一蹄,學生還知道了老虎“視、近、倚、沖、跳”等特點。
3.研究三個故事活動。柳宗元寫的一則寓言,在黃老師的課堂上變成了三個故事,學生在講述三個故事的時候就已經(jīng)細讀課文,進行了概括整理加工。
4.研究寓言的哲理。這個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點,上文已經(jīng)分析過,黃老師是帶領學生圍繞題目的理解進行的,學生不僅理解了哲理,也對課題有了新的認識。
5.學習成語活動。學生學會了《黔之驢》的三個基本成語,另外學生根據(jù)學習課文自己有創(chuàng)造了幾個“成語”。
從上邊的活動可以看出,黃老師課堂開展的是“語文”學習活動,不是那些為了嘩眾取寵的“非語文活動”。
第三,語文課要關注學生的語文素養(yǎng)
語文課堂教學要關注學生語文素養(yǎng),這是大家的共識。溫儒敏先生指出:“所謂‘語文素養(yǎng)’,是指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(wěn)定的、最基本的、適應時代發(fā)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(xiàn)出來的文學、文章等學識修養(yǎng)和文風、情趣等人格修養(yǎng)?!痹邳S厚江老師的課堂上,我們統(tǒng)計發(fā)現(xiàn),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都有實踐活動,在文章學(寓言特點)、文學(形象分析)、語言學(詞語、成語)等方面都有涉及??梢哉f老師不僅僅關注課文本身,還關注了學生的語文素養(yǎng)的全面提升。
學習方法集錦 2
學習是一種有規(guī)律的思維勞動,不是體力勞動,與學習時間不成比例。中國智商研究報告顯示:98%以上的孩子智商都是相同的,但為什么學習成績卻不一樣呢?據(jù)調(diào)查分析發(fā)現(xiàn):學習方法和基礎知識是造成學習成績差異的根本原因。
而學習差異形成的一般規(guī)律是:
①不同的家庭教育產(chǎn)生不同的學習習慣。
②不同的學習習慣產(chǎn)生不同的學習方法。
③不同的學習方法產(chǎn)生不同的基礎知識。
④不同的基礎知識決定學習成績。
下面我們來看看北京四中的“3461”學習方法具有很強的控制性和指導性。
“3”就是三個學習過程的排列規(guī)律
1)學校學習過程:主要完成、聽、讀、看、記,在學校老師那里獲取知識。
2)家庭學習過程放學回家的學習過程,把學校學習的知識完成理解,發(fā)現(xiàn)沒有學好的地方。
3)周末把一周學習過程完成回顧整理,對知識查缺補漏。
現(xiàn)在我們來分析清華、北大是怎樣把你淘汰的。早晨到學校上課,老師很高興,發(fā)給學生每人10塊錢。在重點學校的一些尖子生中調(diào)查,發(fā)現(xiàn)老師發(fā)的10塊錢,尖子生只能得到7塊錢。其余的3塊錢,掉到地上了??墒撬麄冊诨丶液蟀训粼诘厣系?塊錢揀了起來,在他晚上睡覺的時候,他的兜里還是10塊錢。而廣大的中下游的孩子每天至少有40%的知識掉在地上沒有揀。后果是,一天不要緊,一周不要緊,一個月還不要緊,三個月后,因為基礎知識每天丟掉40%,考清華、北大基本上是不可能的。
“4”指的是四個學習環(huán)節(jié)“學、查、改、納”
第一個過程:在學校學習主要是“學的環(huán)節(jié)”,記筆記就是一種學習習慣,學習成績原自于學習習慣。學生主要運用四個字“聽、讀、看、記”。家長注意看住孩子的課堂筆記。家長每天上班,你怎么知道孩子在學校學習情況怎么樣呢?很簡單,回家用一分鐘時間把孩子的課堂筆記掃描一遍。就能知道他在學校學習情況。注意孩子在聽老師講課時很難45分鐘保持高度集中。他們的課堂筆記是個大漏勺,每天回家后應該完成對課堂筆記的整理。
第二個學習過程:家庭學習主要體現(xiàn)在“查和改”
查:學生在學習完之后很難有學生知道哪個地方學好,那個地方?jīng)]學好。就要完成查的過程。怎么查呢?四招:課堂筆記、日復習、作業(yè)、考試。
改:找到漏洞后,就要完成改了。作業(yè)的全對不能代表考試的全對。“作業(yè)的最高境界做錯的題,發(fā)現(xiàn)什么地方?jīng)]學好?!边@是作業(yè)的最高境界。改的方法就是:錯題本?!熬訄蟪?天不晚。”錯題本是日本學生發(fā)明的,80年代傳到中國。從北京四中傳向全國。河南有兩個高校將“錯題本”當作教學項目在全校推廣。每個班建立一個“錯題銀行”。把做錯的題存在里面。什么時候取利息呢?在考試的時候,做錯的題不再錯,那就是“錯題銀行”的利息。
有一句教育的真理“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習題不是專家出的習題,而是自己做錯的習題”
每天不要求多,其實做題的數(shù)量很多,買很多的習題冊做題都是沒有用的。只要把做錯的題改正過來,做會就可以了。
課堂筆記的整理
很遺憾,中學生中90%以上的學生不會做課堂筆記。有三種表現(xiàn)形式。
第一類型:老師的錄音機,很多學生只記不聽,成為老師的錄音機。
第二類型:老師課堂的板書,全班一樣
第三類型:課堂筆記記到了書上,也是最愚蠢的課堂筆記,還不如不記?!皶綄W越薄的”打個比方,書是原材料,課堂筆記是半成品,課堂筆記要比書薄。前面提到“復習在作業(yè)前面”,我們用什么做復習呢?就是課堂筆記。試驗表明:用書做復習工具,做完單科復習要20分鐘;用課堂筆記做復習工具,每天只需8分鐘,這就是學習效率的提高。
課堂筆記技巧:
三點一線:“三點”是指聽課要抓“重、難、疑”點課上老師提出的難、重點,還有就是“疑點”,要求學生在下課后用一分鐘時間標出疑點。
“一線”是整理昨天的知識和今天的關系。
色筆區(qū)分:三種不同顏色筆區(qū)分三個點。
預留空白:學生聽課時以聽為主,課堂筆記要記成大綱類型的筆記,給課后整理留空白,給初三留空白,中考秘笈“一輪復習抓筆記,二輪復習抓錯題,三輪復習抓歸納”。
課后整理字跡工整每日檢查建立錯題本
如果家長把孩子的作業(yè)本當廢品給買了,那對孩子的一生都是一個遺憾。如果把三年的錯題歸納到“錯題本”上,那將是家長送給孩子一生當中最昂貴的禮物。
格式:孩子做作業(yè)時,家長作陪讀時,要完成對錯題本的整理。
1.年月日2.原題3.錯解;按照這三個格式把孩子前一天的錯題和當天30分鐘作不出來的題,記錄在錯體本上。周末的時候做錯題分析,做兩件事情1.錯誤的原因和2.正確的解法。平時做作業(yè)禁止做一道題花30分鐘,而周末花3小時也要自己解。因為作業(yè)主要完成孩子的應試能力,而錯題本主要完成查、缺、補、漏。(作業(yè)檢查孩子的應試能力,錯題本完成查缺補露)
知識的歸納
單科知識體系圖語文七層樓:作文、理解和分析、閱讀、句、詞、字、音
文科積累性很強,每周末找個本子完成音、字、詞、句的歸納。進行分類整理。看這張表,我們來分析,兩個學生語文學不好,原因會一樣嗎?不一樣,有的孩子可能3樓出問題了,有的孩子可能5樓出問題了,所以輔導班的補習往往陰差陽錯,永遠無法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。自學可以哪有問題補哪。那么,美國
的孩子學習英語的時候先背單詞嗎?學習母語的時候,我們從梯圖上可以看到和學外語是不一樣的,現(xiàn)有閱讀,然后有單詞,這是母語的學習方法。母語一般現(xiàn)有閱讀,后學詞匯,自上而下。學英語是現(xiàn)有詞,語法,后有閱讀。自下而上的。
歸納本
文科積累呈層狀,分類整理看數(shù)量,理科整理呈樹狀,正確習題練思路。
文科學得好的孩子,數(shù)量感很強,積累越多,作文越好。
“6”——是指高考狀元具備的六個學習習慣
1.預習的習慣;2.復習的習慣;3.作業(yè)的習慣;4.思維的習慣;5.聽課的習慣;6.作息的習慣。
講作業(yè)的習慣,有的同學考試的成績沒有作業(yè)的成績好,就說考試沒考好。其實是作業(yè)的習慣出現(xiàn)問題。下面來測試一下同學們的影視能力,看你是否有一下問題:
1)每天晚上做作業(yè)時遇到不會做的題向同學詢問
2)每天晚上不看表,沒有時間控制
3)每天晚上習題失控,做一道題經(jīng)常花30分鐘以上
4)每天晚上遇到的難題,錯題處理不干凈,沒有錯體本
5)每天晚上作業(yè)前不復習,作業(yè)時把書打開就做作業(yè)
6)每天晚上作業(yè)時有喝水習慣
7)每天晚上作業(yè)時吃零食
8)每天晚上作業(yè)時打電話
9)每天晚上作業(yè)時上衛(wèi)生間的習慣
“1”一個學習計劃
考試最大的收獲不是分數(shù),分數(shù)不重要,一次期中考試考得好并不代表中考考得好。考不好的學生也不要氣餒,因為這只是說明你這三個月沒學好??荚嚨淖畲笫斋@是收獲一個學習計劃,下面看一下學習計劃的流程:
卷面統(tǒng)計——由家長完成,
知識漏洞分析——老師帶學生分析,
學習方法漏洞分析——家長,老師協(xié)助分析,
漏洞對策分析——家長,老師協(xié)助完成。
總結(jié):北京四中3461的學習方法相對是一套比較完整的學習流程,學生可以根據(jù)自己的的情況,對比自己平時的學習方法,看看哪里需要調(diào)整,些套學習方法不一定適合所有人,俗話說的好,方法是死的,人是活的,方法都是給我們用的,所以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,把成績提高上去就是最好的方法。
很多同學為了交作業(yè)而做作業(yè),不思考、不總結(jié),只為按時完成避免老師的責備。其實,做作業(yè)是系統(tǒng)學習的重要內(nèi)容與環(huán)節(jié),它對于鞏固和消化課堂成果,培養(yǎng)和鍛煉學習的思考問題、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非常重要。為了輔助學生做好作業(yè),下面總結(jié)歸納出七種做作業(yè)的技巧,供同學們參考:
1、提高對做作業(yè)的認識
做作業(yè)是學生鞏固知識、消化知識、理解知識和掌握及記憶知識的重要手段和途徑,是培養(yǎng)和鍛煉學生思考能力、分析能力、判斷能力和計算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方法。不能正確的對待做作業(yè),就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。
2、先復習后做作業(yè)
復習是做好作業(yè)的關鍵,只有復習得好,作業(yè)才能做得好。做作業(yè)前先把老師這一節(jié)課所講的內(nèi)容認真地看一看,弄清楚基本原理和概念后再去做作業(yè),作業(yè)才能做得既快又好。
3、認真審題
做作業(yè)最關鍵的-步就是審題,連題都判斷錯了,作業(yè)內(nèi)容就全錯了。首先第-步要弄清楚題目的內(nèi)容,所給的條件,什么要求,需要聯(lián)系哪些知識等等;其次是考慮好解題思路、方法、步驟,要善于把-道題分成幾部分,化大為小、化難為易、分清其中的已知和未知,弄清各部分的聯(lián)系,設計好整個解題步驟,-定要讓自己做到不明白題意不做題,不清楚方法步驟不下筆。
4、細心的做題
做題是表達思路的全過程,這個過程要求既動腦、又動手。做題的關鍵是要保證"規(guī)范"、"準確"。要做到這兩點就要求學生認真的抄好題,書寫格式必須正確、規(guī)范,嚴格按照各類題的解題要求,仔細演算解題的每-步,得出正確的結(jié)果。只有平時做題認真細致,步驟完整,思路正確,表達嚴密,準確無誤,考試時才能按照這種良好的習慣進行。
5、要認真檢查作業(yè)
做完作業(yè)后認真檢查,是保證作業(yè)質(zhì)量的重要手段之一。在作業(yè)的過程中,由于種種原因,難免會出現(xiàn)各種各樣的漏洞和問題,因此,作業(yè)做完了之后,-定要認真檢查之后再交上去,這樣就避免了作業(yè)中的差錯和漏忘。作業(yè)檢查-般分四部進行:-是檢查題目是否抄對;二是審題是否正確;三是運算是否正確?四是方法、思路與步驟是否正確。平時做完題要認真檢查,養(yǎng)成習慣,考試時方能如此。
6、認真分析批改后的`作業(yè)
老師把作業(yè)批改發(fā)回來后,-定要盡快翻閱,認真分析、耐心反思。對做對的題目,想-想是采用什么樣的思維和方法做對的,以后遇到類似的題能不能觸類旁通;對做錯的題,要找出做錯的原因。是由于慌張、馬虎、粗心大意而搞錯,還是基礎知識沒有掌握,弄錯了概念、定律、公式,或者是思路不對?屬于第一種原因,就要警告自己以后做題時多加小心;屬于第二種原因時,就要在預習、聽課和復習上下功夫牢固掌握
所學知識后再去做作業(yè);屬于最后一種原因者,就要認真鉆研和分析例題,明確解題方法。只有經(jīng)過分析反思,才能吸取經(jīng)驗教訓,避免今后再有類似的錯誤發(fā)生。
7、改掉作業(yè)拖沓的習慣
有的學生是因貪玩而拖沓作業(yè);有的學生是對學習無興趣而拖沓作業(yè);有的學生是因為能力限制完成作業(yè)有困難而拖沓作業(yè)。無論是屬于哪些情況,都不能養(yǎng)成拖沓作業(yè)的習慣。當天的學習當天完成,明天還有明天的學習任務,困難只會越積越多。克服作業(yè)拖沓的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天天督促要求自己當天辦完當天的事。
學習英語的最高境界是什么? 是習慣!
只有習慣了學習、使用英語,那么才有可能掌握英語。下面列舉出學習英語的十個好習慣,幫助掌握學習英語的竅門。
1.將英語真正融入日常生活。不要學英語,而要生活在英語當中。
2.把難單詞、難句子制作成海報,貼在家里最顯眼的地方,不知不覺就掌握了。
3.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“大聲喊英語”。喊出一天的活力和輝煌,喊出一天的充實和成功。
4.入睡前一定要大喊英語十分鐘。讓英語進入潛意識,做夢也在學英語。
5.“四個一”原則:每當讀英語或說英語的時候,做到一抬頭、一挺胸、一收小腹、一用力。
6.盡量多地聽錄音。這是最有效、最便宜的學習方法。聽得越多,語感就越好,而且英語發(fā)音就越好聽。
7.養(yǎng)成隨身攜帶英語書的習慣。在窗邊、廚房、客廳,甚至廁所都放了英語書,快速看上一兩分鐘就足夠了。什么都怕天天做,什么都怕堅持。
8.養(yǎng)成一種好的習慣:善于利用一天當中大量的、被忽略的、被浪費的一分鐘、兩分鐘。一旦有了這個習慣,一天將是兩天,甚至三天。
9.要養(yǎng)成熱愛丟臉的習慣。管它說好說壞,只管瘋狂地說。只有這樣才會越說越好。
10.忘掉謙虛,賣弄得越多,記憶得越牢。
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,閱讀內(nèi)容更趨于信息化、時代化,突破了單一的故事、寓言等題材,內(nèi)容涉及新聞、廣告、科普、醫(yī)療、教育等,文章的體裁也從記敘擴大到產(chǎn)品說明、邏輯推理及實際應用等文體。不同的文體閱讀的要求與方法不盡相同。為廣大初中生整理了攻克中考英語閱讀的幾大絕招,希望初中生能夠拿到閱讀滿分。
寓言學習單 3
《寓言兩則》一課學習單
一、 你認識下面的生字嗎?請給它們帶上拼音小帽。
(我能把拼音寫規(guī)范)
喘 守 撞 樁 鋤 竄 此
二、讀一讀,再組詞。(不理解的詞語查一查詞典)
(我能把字寫漂亮)
喘( ) 丟( ) 望( ) 撞( ) 費( ) 焦( )
三、 朗讀課文,你有疑問嗎?請?zhí)岢鰜怼?/p>
四、 本課的兩則寓言,講的是什么故事?這兩個故事各說明什么道理?帶著問題讀課文。
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有:
濫竽充數(shù) 畫蛇添足 杞人憂天 亡羊補牢 黔驢技窮 螳螂捕蟬 鄭人買履 刻舟求劍 智子疑鄰 畫蛇添足 囫圇吞棗 狐假虎威 癡人說夢 掩耳盜鈴 自相矛盾 邯鄲學步 愚公移山 熟能生巧 杯弓蛇影 塞翁失馬 葉公好龍 驚弓之鳥 望梅止渴 望洋興嘆 井底之蛙
刻舟求劍的故事:古代有個楚國人,帶著一把劍要乘船渡江。一不小心,他的劍掉進了江水里。他沒有跳下水找劍,卻在船沿上做了個記號。他說:“這就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?!钡却堪读?,他才沿著記號跳下水里找劍。他找了很久,結(jié)果呢?當然是什么也沒有找到。船已經(jīng)走了這么遠,而劍卻還留在原來掉下去的地方呢。所以用刻舟求劍的辦法找劍,真是太糊涂了。如果要找到劍,應該在掉下去時立刻跳到水里。
刻舟求劍的寓意:刻舟求劍的意思是說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不斷變化的',要用變化的眼光來看待事物。
刻舟求劍造句:一定不要用刻舟求劍的態(tài)度來看待事物,那是不對的。
畫蛇添足的故事:楚國有個貴族,喜歡拿祭酒打賞門客。一天,他叫門客們比賽畫蛇,誰先畫完就能拿到一壺酒。有一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,他高興地拿起了酒壺。他看看四周,別人都沒畫好,不禁非常得意。他左手拿著酒壺,右手繼續(xù)畫蛇,說:“我能夠
再給它添上幾只腳呢!”可是,沒等他把腳畫完,另一個人已把蛇畫成了。那人把酒搶過去,說:“蛇本來是沒有腳的,你怎么能給它添上腳呢?”說完,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。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沒有喝到酒。
畫蛇添足的寓意:畫蛇添足被用來形容做多余的事,不能錦上添花反而弄巧成拙。
畫蛇添足造句:小余做了一件很多余的事,簡直就是畫蛇添足! 葉公好龍的故事:葉公很喜歡龍,衣服上的帶鉤刻著龍,酒壺、酒杯上刻著龍,房檐屋棟上雕刻著龍的花紋圖案。他這樣愛龍成癖,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后,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里,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,龍尾伸進了大廳。葉公一看是真龍,嚇得轉(zhuǎn)身就跑,好像掉了魂似的,臉色驟變,簡直不能控制自己 。由此看來,葉公并非真的喜歡龍呀!他所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似龍非龍的東西罷了!
葉公好龍的寓意:要丟棄"理論脫離實際"的壞思想、壞作風,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、好作風。同時也諷刺了名不副實、表里不一的人。
葉公好龍造句:喜歡一件東西就要好好對待它,千萬不要是葉公好龍!
寓言四則 4
【教學目標】
知識與技能:在預習的基礎上,了解有關寓言的文體常識。
過程與方法:通過續(xù)編或改編寓言,以加深對該體裁特點的理解和把握。
情感、態(tài)度與價值觀:理解寓言主題多借古喻今、借小喻大,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(xiàn)出來,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的特點。
【教學方法】誦讀法、自主與點撥相結(jié)合法,探究拓展法。
【學習方法】自主研讀、誦讀、合作探究法。
【教學重點】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(jié),領悟所蘊含的道理。
【教學難點】聯(lián)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寓意,嘗試編寫和創(chuàng)作寓意。
第一課時
課時目標:了解前兩則寓言《赫爾墨斯和雕像者》《蚊子和獅子》的寓意,同時掌握寓言故事的寫作技巧。教學練過程
一、導入
寓言總是很受孩子喜歡,這個學期我們學過寓言嗎?什么是寓言呢?
二、自學指導
自學提綱與學法指導(一)
1. 正音:
赫爾墨斯雕像庇護愛慕較量喇叭凱歌釋義........
愛慕虛榮較量凱歌
自學提綱與學法指導(二)
請生自讀課文,了解課文寓意。
三、探究交流
1、朗讀《赫爾墨斯和雕像者》《蚊子和獅子》,讀出人物的語氣。
思考:①“赫爾墨斯又笑著問道”的“笑”?
3、改動寓言情節(jié)后讓學生討論寓意,培養(yǎng)學生的發(fā)散性思維。學生討論,這樣改動情節(jié)后寓意有沒有變化?為什么?赫耳墨斯和雕像者
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尊重,就化作凡人,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里。他看見宙斯的雕像,問道:“值多少錢?”雕像者說:“一個銀元?!焙斩褂中χ鴨柕溃骸昂绽牡裣裰刀嗌馘X?”雕像者說:“還要貴一點?!焙斩孤牶?,默不作聲,悄然離去。
蚊子和獅子
蚊子徑直朝獅子飛過去,趁獅子沒有準備,張嘴就咬,而且專咬獅子鼻子周圍沒毛的地方。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《赫耳墨斯和雕像者》中的赫耳墨斯打聽到宙斯和赫拉的。雕像的價格后,為什么一言不發(fā),悄然離去了?他心里這時是怎么想的?顯然,原文中諷刺缺少自知之明、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變了。改動后的《蚊子和獅子》去掉了蚊子向獅子宣戰(zhàn)和取勝后得意忘形,撞在蜘蛛網(wǎng)上被蜘蛛吃掉這兩個情節(jié),那么原文中諷刺蚊子的驕傲之意便不存在了。 所以寓言的寓意,是從故事情節(jié)中得來的,如果改動情節(jié),那寓意相應也有變化。并且作者依據(jù)現(xiàn)實生活想像創(chuàng)造的,閱讀寓言故事,首先要分析故事情節(jié);而創(chuàng)作寓言,更不能忽視對情節(jié)的具體想像。
4、提問: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你遇到過類似的人嗎?你覺得這兩個故事還適用于哪些人呢?
四、當堂檢測己的臉都抓破了,也沒抓到蚊子。蚊子戰(zhàn)勝了獅子,就吹著喇叭、唱著凱歌飛走了。